職務:石工院教授委員會委員 職稱:教授 博導/碩導:博導 所屬部門:儲運所 學科專業:油氣儲運工程
研究方向:油氣儲運系統仿真與優化、油氣儲運系統多相流理論與技術、油氣儲運系統完整性管理 西南石油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國家重點學科、特色專業帶頭人,全國著名油氣儲運專家;國家安監總局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技術專家;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;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;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孫越崎青年科技獎獲得者;“11.22”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國務院調查組技術專家;2014年國務院安委會安全生產重點工作專項督查組專家;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;《油氣儲運》、《天然氣與石油》雜志編委,《石油學報》、《PetroleumScience》等6個科技期刊審稿人。 主持省、國家教改項目2項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973計劃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級項目12項,省部級項目15項,各類橫向合作項目150余項;取得多項國內外領先成果,獲省部級獎11項以及其他部門頒發的科技進步獎20余項,產生經濟效益16.7億多元;主編國家面向21世紀和“十一五”規劃教材(列為“十二五”規劃教材)、專著7部;發表論文200余篇,SCI、EI收錄80余篇;申請發明專利12項;登記軟件著作權15項。 個人簡歷 (1)學習經歷 ●1981.09—1985.06西南石油學院,油氣儲運工程,學士 ●1985.09—1987.06西南石油學院,油氣儲運工程,碩士(導師:曾自強、江茂澤) ●1999.10—2000.03University
of Alberta,Canada Research Development Corporation,訪問學者 (2)工作經歷 ●1987.07—1997.07西南石油學院,石油工程系,講師 ●1997.08—2001.11西南石油學院,石油工程學院,副教授 ●2001.12—2004.01西南石油學院,石油工程學院,教授 ●2004.12—2011.06西南石油大學,石油工程學院,教授、博士生導師 ●2011.07—至今西南石油大學,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,教授、博士生導師 主要研究項目 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,51474184,深水天然氣水合物輸送管道氣液固三相流基礎理論研究,2015-2018 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,51174172,天然氣管道跨越結構清管動力響應實驗及理論研究,2012-2015 ●教育部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(博導類),20125121110003,高溫高壓復雜天然氣集輸工藝基礎理論研究,2013-2015 ●國家“十二五”科技重大專項,2011ZX05054,松遼盆地含CO2驅油與埋存技術示范工程——CO2管道輸送技術研究,2011-2015 ●國家“十二五”科技重大專項,2011ZX05026,深水油氣田開發鉆完井工程技術——深水油氣井測試關鍵技術研究,2011-2015 ●國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,海底管道探測技術集成及風險評估技術研究與示范應用-海底管道溢油影響風險輔助決策系統開發,2012-2015 ●國家重點基礎發展研究計劃(973)項目,2006CB705808,CO2防腐、結垢等工程技術與方法——CO2驅油過程中的油藏數值模擬與集輸工藝技術,2008-2011 ●國家“十一五”科技重大專項,2008ZX05054,松遼盆地含CO2火山巖氣藏開發及利用研究示范工程——CO2氣相、液相管道輸送技術方案研究,2008-2010 ●中石化部項目,普光高含硫凈化廠腐蝕控制技術研究,2011.1-2013.12 ●中石油重大科技專項,2006Z01-001-5,低/特低滲透油藏有效開發技術(吉林油田CO2驅油與埋存關鍵技術研究)CO2驅地面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,2010.8-2010.12 ●中石油部項目,CO2及CO2天然氣物性參數工程圖版研究,2010.9-2010.12 ●中石油重大科技專項,07-02Z-01-05,CO2集輸處理工藝及CO2驅地面配套技術研究,2007-2010 ●中石油重大科技專項,高酸性氣田氣液混輸工藝技術研究,2008-2009 ●四川省科技攻關項目,2006Z01-001-5,CNG加氣站安全評價方法及應用研究,2006-2007 ●中石油部項目,天然氣管網動靜態模擬仿真技術研究,2005-2006 ●中石油部項目,050302,天然氣管道搶修配套技術研究,2005-2006 ●中石油部項目,0505131-05,川東北高酸性氣田集氣管道系統腐蝕防護技術研究,2005.7-2005.12 ●中石油部項目,0303-01-02,川渝天然氣管網優化運行技術研究,2004-2005 ●中石化部項目,XYK2001-25,西南石油局川西地區天然氣集輸配氣系統優化研究,2001-2003 ●中石化部項目,勝利油區注水水質對開發的影響評價及對策,1996-2000 ●四川省重點學科建設基金項目,西南石油學院油氣儲運工程,2002-2006 ●國家教改項目,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,1998-2000 代表性成果 (1)主要獲獎 ●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,天然氣站場完整性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,排名1,2014 ●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,天然氣站場完整性管理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,排名1,2014 ●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優秀出版物一等獎,國家“十一五”規劃教材《天然氣管道輸送(第二版),2011 ●中國石油高等教育優秀教材獎(省部級),國家“十一五”規劃教材《天然氣管道輸送(第二版)》,2009 ●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,面向21世紀教材《天然氣管道輸送》,2002 ●第十二屆全國石油石化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優秀著作(行業部級),《天然氣管網運營安全與效益優化模型研究-以川渝天然氣管網為例》,2011 ●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,大中型管道跨越工程清管動力研究,2008 ●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,川西天然氣集輸管網系統安全運營技術研究,2004 ●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,四川省盆地西部低滲透氣藏勘探開發關鍵技術研究,2005 ●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教學成果三等獎,油氣儲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(國家),2000 ●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,孫越崎優秀青年科技獎,2003 (2)教材、專著 ●李長俊,賈文龍.油氣管道多相流[M].北京:化學工業出版社,2015. ●楊毅,周志斌,李長俊.天然氣管網運營安全與效益優化模型研究—以川渝天然氣管網為例[M].北京:石油工業出版社,2009-01. ●李長俊,汪玉春,陳祖澤,等.天然氣管道輸送(第二版)[M].北京:石油工業出版社 ●趙金洲,喻西崇,李長俊.缺陷管道適用性評價技術[M].北京:中國石化出版社,2005-03. ●李長俊,汪玉春,陳祖澤,等.天然氣管道輸送[M].北京:石油工業出版社,2000-11. ●李長俊,鄧道明,吳志均,等.長輸管道設計與施工[M].北京:石油工業出版社,1995-12. (3)主要文章 ●李長俊,季楚凌,陳磊,等.氣固兩相流下球閥磨損特性研究[J].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,2015(3). ●代佳赟,李長俊,謝萍.西氣東輸二線X80管線鋼內腐蝕行為的研究[J].石油與天然氣化工,2015(2). ●季楚凌,李長俊.油氣集輸管道耐磨涂層研究進展及技術改進方法[J].應用化工,2015,44(8):1525-1528. ●陳磊,李長俊,季楚凌.水平彎管內硫沉積數值模擬研究[J].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,2015,11(2):28-35. ●錢東良,李長俊,廖柯熹,等.水改氣海底管道輸送高壓天然氣可行性研究[J].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,2014,10(10):173-178. |
|關于我們|網站地圖|油氣儲運網
(魯ICP備11007657號-3)
GMT+8, 2023-2-5 09:38 , Processed in 0.061525 second(s), 9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23 Comsenz Inc.